近年来,日照市充分发挥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高校人才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数据标注产业为代表的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加速聚集、全面起势。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楼宇经济发展为基础,筑牢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根基。楼宇PG电子 PG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吸引大量项目和企业入驻,为数字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优质的物理空间和产业集聚氛围。自我市加快提升以楼宇经济为核心业态的日照(石臼湾)中央活力区发展能级以来,已形成以服务外包、数据标注等6类新兴服务业为引领,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传统产业为支撑的“6+N”产业体系,涌现出日照国际财富中心、日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一批明星楼宇,主城区35座重点监测的商务楼宇中,税收“亿元楼宇”、就业“千人楼宇”超过四分之一。楼宇经济在集聚数字服务外包产业方面不断释放增量效应,以日照数字服务外包基地大学城分园为例,青岛海尔、北京恺望数据企业等相继入驻,目前园区吸引的企业和项目从单纯的图文数据标注向人工智能、网络平台、影视动画等行业领域扩展,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二是以政策资源保障为支撑,提升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层级。强化政策引导和资源支持,为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3月,出台全省首个支持数据标注产业发展的文件《日照市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6条实际举措,提出到2027年,数据标注相关从业人员年均新增6000人以上,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以上。聚力推动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全市累计培育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信息技术产业园、软件名园等专业化数字化园区14个,数字产业集聚度居全省第5位,7个项目入选2024年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为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以数字人才培育为核心,夯实数字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保障。我市拥有高校10所、在校大学生10万余人,其中8所高校开设有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生近4000人。这些人才资源优势成为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我市在行业内率先探索出人工智能数据标注“课程共研、专业共建、项目共孵、基地共营、学院共办”深度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了“校内有基地,校外有园区”的产业生态,通过定向培训、技能竞赛等形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数字人才,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日照市多家数据标注企业与本地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比如,日照数字服务外包基地大学城分园区每年为5000名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并带动2000余人就业;日照新视线职业培训学校联合企业开设“标注实战班”,学员在3个月培训期内参与真实项目标注(如自动驾驶道路图像标注),结业后直接签约入职,实现了良好的就业转化率。
四是以数字标注产业为牵引,推动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创新发展。依托东港区、高新区,聚力打造国家级数据标注产业基地,推动数据标注产业快速发展。高标准打造日照数字服务外包基地、日照人工智能数据服务基地、京东(日照)人工智能数字外包产业基地,汇聚并培育了泰盈科技、光线余家数据标注服务商,为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百度、美团等大模型企业提供专业数据服务。大力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发布30个市级优秀场景应用,7个案例入选省典型案例和创新场景,日照市入选国家级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专项试点(港口行业领域),开放数林指数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地级市前三位。
下一步,日照将依托资源优势、政策支持和创新驱动,加快壮大我市以数据标注为代表的数字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产业特色生态体系建设,努力将日照打造成为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高地。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在生态培育上持续发力。深挖楼宇资源,大力招引大型连锁、知名品牌和接单能力强、业务实绩好的龙头型、成长型企业,加快完善数字服务外包产业生态链,夯实产业集聚优势。在港口、钢铁、汽车、海洋等特色重点行业企业加快打造数字场景,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可信数据空间等建设,以场景应用释放数据标注内部需求。二是在人才建设上持续发力。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人才建设,出台促进就业集聚人才发展数字服务外包产业的若干措施,做好“人才蓄水池”建设。充分发挥本地高校和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导、高校为支撑、产教融合实践为中心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支持院校开设数据标注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三是在产业升级上持续发力。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强专业园区建设运营,推动当前以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注等基础岗位为主的业态,加快向行业数据标注、行业数据训练、数据产品开发等高技术岗位业态延PG电子模拟器 PG电子网站伸拓展,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四是在协同联动上持续发力。发挥统筹督导作用,落实好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协调推进跨部门协作,解决数据标注发展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鼓励有关区县、功能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立足现有资源,加强模式创新,及时总结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
前期,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日照市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文件提出到2027年,我市数据标注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以上,我市今年将如何推动该项工作?
《行动计划》是我市在认真研究国家文件、学习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组织起草的,也是我省地市首次围绕数据标注产业发展制定的专项计划。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加快培育具有日照特色的数据标注产业生态体系,深度赋能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是强化产业集聚效应。紧密结合全市发展楼宇经济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数字服务外包基地、人工智能数据服务基地等基础优势,盘活存量楼宇、闲置用房等资源,打造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数据标注基地。大力招引一批有发展潜力、运营实力的数据标注企业、团队,加快培育专业化运营管理机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断完善数据标注产业生态。深化产教融合,依托10所驻日照高校,加快培养专业化标注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扎实的人才支撑。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推动我市当前以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注等基础岗位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业态,加快向行业数据标注、行业数据训练、数据产品开发等高端知识密集型业态延伸拓展,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医疗健康等特色领域持续发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港口、钢铁、汽车、海洋等特色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挖掘更多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拓展数据标注创新需求,扩大我市数据标注产业市场。
三是做好要素支撑保障。强化精准施策,我市下步将持续抢抓数据标注产业发展的窗口机遇,将《行动计划》中明确的政策措施落细落实,更好激发企业积极性,营造浓厚发展氛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平台载体,广泛开展数据标注产业供需对接,推动政企校合作、产学研协同发展,建强数据标注产业生态链。
当前,我市数字服务外包产业稳步发展,在产业人才引育方面,有哪些支持政策?
数字服务外包企业落户日照,在带动就业、集聚特色产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力落实人才引、用、育、服等一揽子政策,支持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打造数字人才“蓄水池”。
鼓励企业扩岗引才方面:一是支持企业参与全市统一组织的市外招才引智活动,给予省内每次最高1000元、省外每次最高2000元、国(境)外每次最高2万元的交通和食宿补贴。二是做好人社专员“点对点”保障服务,积极对接数字服务外包企业,完善用工需求、求职需求、人社服务等3张清单。三是拓宽引才渠道,今年全市线上线下已举办“春风行动”“重点产业链企业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招聘活动65场,提供招聘岗位2.5万余个,其中数字服务外包企业岗位2000余个。
降低企业用才成本方面:一是落实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其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单位应承担部分,给予最长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不包括个人应承担部分)。二是开展日照市大学生实习基地认定,鼓励数字服务外包企业开设实习岗位并进行申报,经评审入选的企业最高可享受5万元实习补贴。三是鼓励见习单位留用见习人员,对于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见习,并为其支付基本生活费的单位,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60%给予见习补贴。
推进企业育才储才方面:一是支持企业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按相关政策要求,对新入职一年以内的员工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按照初级工800元/人、中级工1100元/人、高级工1500元/人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按照每人每天100元,最高不超过5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二是鼓励选育行业技能人才,支持相关行业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无人机驾驶、电子商务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等一系列数字经济相关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技能人才。
服务在企青年人才方面:一是落实青年人才生活补贴政策,对于我市数字服务外包产业企业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每人每月可申领1000元—5000元生活补贴,最长发放36个月。二是推进青年人才安居,全市共建设人才公寓5074套,可容纳8070名人才入住,有意向的数字服务外包企业青年人才可申请入住。
下一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对照《日照市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要求,加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为我市数字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人才动能。
《日照市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提出,要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我市目前这项工作如何开展?
高质量数据集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层支撑,对于推动数据标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业态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高质量数据集、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安排部署,着力挖掘一批具有日照特色的行业高质量数据集、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等项目,加强对外推介,不断释放行业数据要素价值,拓展数据标注产业创新需求。
一方面,强化精准服务。今年来,我市邀请国内高端智库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全市数字化相关企业培训授课,积极引导广大企业提升数字化思维,增强对高质量数据集、可信数据空间的认识。同时,指导行业重点企业培育建设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高质量数据集,并积极向国家、省主管部门、向社会予以推介。
另一方面,开展项目建设。开展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打造高质量人工智能语料库和训练数据集,“农机装备研制数据集”、“即时用工务工服务数据集”等5个项目获评省级高质量数据集项目并获省级奖补资金支持。高标准推动建设城市级可信数据空间平台,并依托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已打造公积金、供水等多个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开展行业高质量数据集评选认定,每年挖掘不少于10个应用前景广阔、带动效应明显的优秀案例,并在国家、省级政策支持及项目评选中优先推介。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与高端智库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强化培育引导,聚焦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多渠道吸纳、聚合相关数据,打造更多行业特色鲜明、应用前景广阔的高质量数据集、可信数据空间项目,加快推动我市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港区作为日照市主城区、中心区,在发展数字服务外包产业方面具有区位、空间、人才等诸多优势,东港区近年来在推进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典型做法?
东港区作为全市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阵地,近年来,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搭平台、招项目、育产业、聚人才,推动数字服务外包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搭建空间载体,构建“1+N”产业发展布局。采取“头部企业引领、社区资产盘活、民营企业楼宇合作、大学高校参与”等模式,在原有人力资源产业园等园区的基础上,构建起以日照数字大厦为核心,辐射大学城、金杉大厦等分园区的“1+N”产业空间体系,建设职场面积超10万平方米,设置座席数超1万个,累计带动就业1.3万余人,栽下了产业发展的“梧桐树”。
二是头部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集群协同落地。坚持“引龙头、聚链群”,与中国信息协会合作成立日照国信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连续举办3届“星耀东港·人才科技周”系列活动,制定发布《数字服务基地园区成熟度标准》,以“国字号”专业力量推动产业快速集聚。成功引进京东科技、正德人力、齐家网、万声鸿途等一批头部企业,抖音、美团、顺丰、海尔等知名企业数字服务业务落地我区职场。其中,京东(日照)人工智能数字服务产业基地,聚焦人工智能数据服务与场景应用,构建“1+3+8”产业生态,形成从数据源头到技术应用,再到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的完整闭环,聚力打造成为全国“AI数字外包+数据要素产业服务”引领区,东港正成为区域性的数字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地。
三是抢占发展赛道,推动产业体系迭代升级。按照“先集聚后提升、先基础后高端、先量变后质变”的思路,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协同,出台《东港区促进互联网服务外包业高质量发展办法》,支持企业发展数据采集、数据标注、大模型训练等业态,打造了一批AI+医疗健康、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业务场景。东港数字服务外包实现业态跃升,业务重心从智能客服、数据审核逐步转向数据标注、数据应用及大模型训练等,去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6.7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数字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区。
四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产业与大学深度耦合。深化“城市+大学”,创新“四共模式”,推动企业打造山东水利、日照航院等驻地高校校内实训基地9个,与山东医专、临沂科技等20余所市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校内职场+校外园区”订单式联合培养,实现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精准匹配,去年以来,培训数字技能人才8000余人,产教融合模式在2025中关村论坛推荐分享。强化“政府+行业协会”,联合希莫标准组织实施“领航者”数字人才培养工程,开展14类数字人才评价认证,相关经验入选《中国企业培训蓝皮书》。另外,在服务保障上,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青年公寓600余套,上线“新东港·新生活”服务小程序,构建10分钟人才生活圈,满足各类青年人才多元需求。
数字服务外包产业是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东港区将持续推动技术升级、规模升级、生态升级,聚力打造国家级数据标注产业基地,在此也诚挚邀请社会各界成为东港的城市推荐官、城市合伙人,在数实融合的时代浪潮下共享机遇、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