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30条”,擦亮“海右”城市人才品牌。深化“海右”系列重点人才工程,开展“才聚泉城高校行”巡讲活动,持续办好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海右人才节等重大活动,靶向引进“高精尖缺”人才。
设置哈尔滨、长春线条引才线路,分别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8所重点高校开展引才巡讲活动。组织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遴选推荐齐鲁首席技师。
9月26日-28日,开展“才聚泉城高校行”西南线、西北线条引才线路对接活动,组织38家(次)重点用人单位赴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开展专场引才对接会,接收简历4255份,达成签约意向1213人。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科研部门和相关院系与东国舜、泰华智慧产业集团和济南奔腾时代3家企业全面建立人才项目联系,实现项目合作初步对接。组织“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走进济南市技师学院,开展6场以“技能大师进校园 匠心筑梦共传承——梦响海右 赢在济南”为主题
的海右人才节活动,累计参与师生1900余人。截至9月底,面向主导产业优势项目,兼顾新兴产业重点培育项目,推荐35名优秀高技能领军人才申报4项省级重点人才工程项目。
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强主导产业人才供需对接和互动式招引,探索建立博士后双创园,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
依托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举办第二届黄河流域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服务创新大赛。
做好第三方运营机构的遴选工作,研究拟定《济南博士(后)国际创新创业园管理办法》《济南博士(后)国际创新创业园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扶持办法(试行)》。
联合黄河流域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城市,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主动对接民营经济、国资等部门,征集人力资源服务项目需求,启动第二届黄河流域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服务创新大赛,联盟城市组织赛区遴选优质项目参加,拟于11月在中国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办第二届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会上进行优质项目展演。2.
与第三方运营机构启迪之星(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智(山东)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就博创园运营、孵化等工作进行洽谈对接,初步达成合作意向。3.学习先进地市博创园管理办法、支持政策,研究拟订《济南博士(后)国际创新创业园管理办法》《济南博士(后)国际创新创业园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扶持办法(试行)》初稿。
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质效,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用真心实意、真金白银、事业舞台吸引留住更多人才,让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助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同信息部开发前置化引才服务系统,对重点企业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海右引才卡”。完成
“海右引才卡”申领发放及日常管理系统搭建运营工作,汇总整理“海右引才卡”相关服务事项明白纸,召开“海右引才卡”工作推进座谈会,组织区县报送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双招双引项目人才,严格把关报送人选。根据市委人才办要求,完成172名人才系统审核工作,并发放“海右引才卡”实体卡。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促增收组合拳,全年新增城镇就业
深入实施稳定就业、扩大岗位政策措施,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以上。8月19日
印发《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1部门关于印发济南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的通知》(济人社发〔2024〕4号),强化政策解读,抓好工作落实,积极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1-9月,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完成15万人的120%,完成17万人的105.88%。
着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启航扬帆行动,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就业和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优化提升外来务工人员服务。
2024下半年“选择济南·共赢未来”驻济高校招聘会活动;根据省厅统一部署,组织实施2024年“三支一扶”招募人员岗前培训等相关工作。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力度,推行“政策找人”“直补快办”等模式,一揽子落实社保补贴、就业补贴及岗位补贴等政策。实施2024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通过“敲门式”服务,为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青年提供实名登记、求职招聘、困难帮扶等针对性服务。深入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企业、工地等,组织开展系列关心关爱外来务工人员活动。
2024下半年“选择济南 共赢未来”驻济高校招聘会活动定于10月-11月举办,目前正按活动方案与相关驻济高校工作对接。2024年“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岗前培训于7月23日-7月26日顺利完成,123名人员于7月底按时上岗。2.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为1.45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131”就业服务,已帮扶就业0.96万人
,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18万个,组织见习3631人。截至9月底,为1.88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吸纳就业、社保、见习等就业补贴资金7219万元,惠及企业4005家。3.组织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健康、送文化、送培训、送安全”等农民工关爱服务活动185场,进一步增强外来务工人员收获感、幸福感和城市融入感。
开展社区居民满意度调查,对各区县创建全国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示范城市和“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开展评估,督促做好跟踪指导和分析研判。引导担保机构、经办银行拓展“创贷+”服务模式,进一步降低或免除反担保要求,提高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可获得性。深入开展
,依托社区(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建设社区就业服务站点5692个,发挥网格员、公岗人员、志愿者等作用,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6302人,打造街镇、社区(村居)示范性服务站点PG电子模拟器 PG电子网站159个,网格化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今年以来新开发上岗1.47万人。建立“济担—创业贷”数字化PG电子模拟器 PG电子网站业务平台,实现创业担保贷款全流程“掌上办”,截至9月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18亿元,拨付贴息资金3242.38万元,扶持市场主体6017家。
继续开展政策找人,调度各区县精准扩面工作完成情况,实现职工养老保险扩面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34.8万人。印发
《关于实施“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的通知》,全面部署全民参保工作,推进我市高质量充分参保。开展社保政策进企业、进家庭、进社区、进高校、进商户、进平台企业活动,通过“济南社保”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间等实现多渠道广覆盖政策宣传,提升数据共享运用,挖掘扩面资源,引导企业、新就业大学生、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参加社会保险。截至9月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达14.9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35.1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45.51万人。
。面向大学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专业技术人员等群体,开展技术技能培训16万人以上。重点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师领域高端人才培训实现新突破;调度各类企事业单位、高校、机构、园区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数量。继续
指导各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新入职和转岗企业职工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畅通高校学生参加技能等级评价通,为企业与院校牵线搭桥,助力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三季度实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人数超7000人,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1.5万人次。1.选配就业创业、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网络安全等系列课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线上培训;围绕科创金融数字领域,联合山东大学数学应用中心,线下培训驻济省级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0人;联合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学院,为山东临工重机培养数字技术工程师70人,助力企业数字转型升级。
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公布济南市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需求项目指导目录和补贴标准的通知》(济人社函〔2024〕27号),形成较为完备、规范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建成全市首家公益性技能培训线上平台,首批推出智能制造、区块链、家政养老、电子商务等50余个热门培训课程,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免费线上培训。3.
进一步扩大评价院校范围,对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职业学院、济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山东英才学院、齐鲁理工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继续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截至9月底,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4.78万人次,完成省计划5.27万人次的90.7%
;面向企业在职职工群体,以金蓝领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指导企业自主开展培训1.2万人次;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线万人次;技能人才评价5.1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