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了2024年年报,在环卫行业陷入全面价格混战,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之际,公司交出了一份逆势增长的财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2.03亿元,同比上涨 16.9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75亿元,同比上涨10.40%。
对于业绩的持续突破,周平认为这与公司“数智转型创新发展”战略分不开,“我们通过‘硬件智能化+软件平台化’的协同创新机制,突破了传统环卫服务的业务边界。”
据了解,目前公司的“阳光S200清扫机器人”等产品已经成功落地,同时与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开发大模型,平台已实现95%硬件接入,100%国产化。公司运营的项目成本中,人力成本占比为50%,公司稳步推进智能化替代,有计划地通过智能装备替换人力,节约运营成本。
其中,城市运营实现收入61.0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85%,同比增长20.57%,毛利率达26.22%,同比上年提升了0.87个百分点,新签合同总金额83.40亿元,行业排名前三,新增年化金额为 20.7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10%,在手合同金额577.20亿元,待执行合同订单为 373.80 亿元。
物业管理实现收入10.8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5%,同比增长1.04%,物业管理毛利率为10.08%,新签合同总金额约 14.82 亿元,保持稳定水平。
今年一季度,玉禾田的经营业绩也保持了稳定增长,1-3月实现营业收入18.82 亿元,同比增长10.58%,实现净利润1.61 亿元,同比增长了9.2%。
近年来,环卫行业价格战日益激烈,202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14家上市环卫企业累计营收219.63亿元,但应收账款却飙升至 251.61 亿元,占比营收高达 115%,远超行业警戒线倍。而这些企业的业务规PG电子 PG平台模仅占全行业的 10%,整个行业的应收账款压力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玉禾田的应收账款也从年初的32.66亿元增至42.18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 46.31%。业绩说明会现场,关于玉禾田的应收账款压力成为投资者颇为关注的话题。
玉禾田董秘郭瑾回应指出,随着公司营业收入规模扩大,公司应收账款金额有所提升,但整体在可控范围内。应收账款管理是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国家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也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改善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状况。
“同时,每个项目公司均设有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小组,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每月召开应收款专题会议通报收款情况,每周向集团总部汇报收款进度;出现特殊情况会启动预警机制,及时形成处理方案,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郭瑾说道。
据郭瑾介绍,玉禾田2025 年一季度回款金额达17.74 亿元,同比增长 21.26%,回款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千行百业带来了明显变化,环卫行业亦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当前,环卫产业正经历从传统人工向机械化、进而向新能源化、智能化、无人化的跨越式转型。
郭瑾认为,环卫产业危机与变革是并存的,在数字化等技术的赋能之下,行业已经开启了智慧管理的新时代。
“目前公司正在加速推进‘城市大管家’战略布局,以科技赋能推动业务转型。 通过引入智能设备和数字化平台,将传统环卫服务拓展至市政管理、市容维护等综合服务领域,构建起智慧化、全链条的城市运营服务体系。 ”郭瑾说道。
此前,玉禾田通过先后两次交易实现了对无人驾驶清洁车厂商坎德拉智能100%控股。2024年,坎德拉智能实现营业收入1058万元,近期,“坎德拉”已经实现了海外销售。2024年,玉禾田还新增了智慧水务、无人机巡检等应用场景,成功打造6个数智化标杆项目,其中景德镇“四精”管理模式获评中环协数字化转型创新案例。
周平认为,目前,公司在“+环卫”领域的探索已经初见成效,并且公司启动了“技术出海”战略,在东南亚市场,中东市场,输出符合城市道路特点定制的“机器人集群”智慧保洁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机器人产业持续发展,环卫机器人有望迎来大规模使用,部分市场人士担心对一线人工的替代可能引发负面影响。
而在玉禾田董事、副总经理杨波看来,从目前阶段来看,机器人产业还尚属早期,谈机器人替代环卫工人还有点遥远,“不过,环卫行业作为人力密集型的产业,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就是从业人员老龄化非常严重。”
杨波指出,从行业发展规律和企业经营实际出发,“环卫PG电子官方网站 PG电子网址机器人”的应用将采取渐进式推进策略。当前行业面临的从业人员老龄化、用工成本上升和作业安全风险等现实问题,使智能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在推进技术升级过程中,公司将秉持审慎稳健的原则,一方面在标准化作业场景逐步引入智能装备,另一方面保留需要人工判断的复杂作业环节,通过人机协同模式实现平稳过渡。”杨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