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中国)电子-官方网站

平台终于给骑手交社保了!为何他们一直游离在社保之外?
欢迎进入PG电子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助力企业提升管理效率,推动新经济的发展与就业
公司动态
平台终于给骑手交社保了!为何他们一直游离在社保之外?
发布时间:2025-05-03 16:39
  |  
阅读量:

  2月19日上午,京东黑板报官方公众号发文称,自2025年3月1日起,京东将逐步继给快递小哥缴纳五险一金后,京东再次成为首个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

  同日傍晚,美团也官宣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并同步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此前,美团已投入14亿元为7个试点省市骑手缴纳职业伤害保费,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事实上,有关外卖骑手这类灵活就业人员一直难以享受完整职工社保待遇的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京东率先破局,聚焦全职骑手。京东外卖目前由其旗下配送平台达达秒送的骑手承担,达达与美团的骑手模式类似,也分为专职和众包。据媒体报道数据资料显示,京东此次社保覆盖范围主要针对新建的全职骑手团队,首批人数约1万余人,后续将逐步扩大。

  而据美团研究院数据,美团将全年接单在260天以上的,定义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这批人也正是此次社保新政的受益人群。在此之前,自2022年启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以来,美团已投入14亿元覆盖7省市骑手,未来将扩展至全国。

  面对京东、美团的“社保竞赛”,饿了么成为舆论焦点。截至2月20日上午,其官方未明确回应是否跟进。

  长期以来,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未能充分享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权益,这一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切。

  2021年初,“六成以上外卖骑手没有社保”登上热搜,外卖骑手等新业态从业者还是社保之外的人群这一问题备受关注。2021年3月,全国两会前夕,民建中央公布了《关于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提案》,建议将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纳入社保体系。

  2022年7月1日,人社部在7个省市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在9月4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3年7月底,7家平台企业在7个省市已经有615万人覆盖进来,应该说相关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权益都得到了有效地保障。”

  这七家企业中便包含美团。尽管政策引导与企业表态积极,外卖骑手社保问题仍处于“灰色地带”,其背后是多重结构性矛盾的交织。

  当前,外卖骑手多与平台通过第三方劳务中介签约,或注册为众包骑手,而外卖平台长期将骑手归类为“灵活用工”,借助众包模式规避劳动关系认定,致使社保覆盖率不足10%。

  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平台企业长期游走于政策模糊地带,将用工成本转嫁给社会,使得本应作为底线的合规要求,成为行业难以企及的“天花板”。例如,在部分地区,外卖平台通过与第三方劳务公司合作,以众包形式让骑手接单,从表面上看,骑手与平台并无直接劳动关系,平台借此逃避社保缴纳责任。

  然而按照现有法律,劳动合同或劳务派遣适用于《劳动合同法》,这意味着企业需强制性地给员工缴纳社保(包括职工养老保险、医保、工伤保险);外卖平台采用劳务外包雇佣外卖骑手,双方为劳务PG电子模拟器 PG电子网站关系,因此不适用于《劳动合同法》,而是适用《合同法》。

  这意味着,外卖平台不为骑手缴纳社保并未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但争议往往来源于此。

  根据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在2023年745万的骑手中,高频(全年接单在260天以上)接单骑手占到总人数的11%,可以推算出美团目前的高频骑手接近100万人。即使仅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企业年成本或增加数十亿元。

  这一数据在2023年就已经得到了佐证。美团2023年财报显示,2022年美团净亏损66.9亿元,直到2023年上半年才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近83亿元。按照《2022年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有624万骑手通过美团获得收入,如果美团为624万骑手以最低基数缴纳社保,是一笔数十亿级的成本支出。

  众合云科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庚鑫表示:“如果把社保缴纳责任或社保补贴责任全部转嫁给平台,平台也将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目前来看并不现实。”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其中外卖骑手占比显著。但有饿了么骑手坦言,当前月收入约1.2万元,虽对京东政策有所关注,但担忧单量不足影响实际收益,暂不考虑跳槽。美团外卖员也表示,“缴纳五险一金也要看具体扣多少钱,太多了肯定不行。”

  并且,外卖骑手工作的灵活性和流动性也给社保缴纳带来了技术难题。骑手们的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地点也经常变动,如何准确统计他们的工作时长、收入水平等关键数据,以便合理确定社保缴纳基数,成为了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随着京东、美团的率先行动,他们的破局之举仅是起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保体系的完善需多方协同推进。当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逐渐扩大时,势必会推动其他企业平台跟进,形成行业统一的社保缴纳标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